纸质考试复习题 1001中国法制史答案

 纸质考试复习题     |      2020-07-21 09:09

  一、选择题:
  
  1-5:BDDBD    6-10:BCCAB
  
  二、多选题:
  
  11:ABC  12:ABCD  13:ABCD  14:BCD  15:ABCD  16:ABCD  17: ABCD 18:CD  19:ABCD  20:ABCD
  
  三、填空题:
  
  21:禅让 22:六礼 23:皇帝 24:伤人及盗抵罪  25:重典治乱世、礼刑并用、加强法制宣传
  
  四、名词解释:
  
  26: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27:中国古代将死刑的执行安排在秋冬两季进行的制度。这一制度源于先秦,受德刑时令学说的影响,该学说为汉代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理论根据,认为人们的任何行为都要符合天意,刑杀若不在秋冬进行会触怒天神而遭惩罚。同时,秋冬行刑制度也考虑了不误农时的因素。
  
  28: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文景时期改革形制,标志着奴隶制五刑开始向封建制五刑过渡,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29:唐代的司法审判程序严格,一般情况下,三大执法系统各自负责本部门事务,遇到特别重大案件,则由三个部门的长官即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作"三司推事"。
  
  五、简答题:
  
  30: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31:《法经》是战国初期李悝制定的,李悝曾相魏文侯,力主变法改革,提倡法治,在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著《法经》六篇。《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它是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出现的,是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产物。 
  
  (1) 《法经》的阶级本质:第一,它的锋芒主要是指向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第二,维护君权制度。第三,维护封建等级制。丞相受贿而要把臣属斩首问罪,这是维护封建等级制的表征。 
  
  (2) 《法经》的历史意义表现在: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2:第一,管辖不合不受理 ;第二,当事人不适格不受理 ;第三,未经合法代理不受理 ;第四,起诉不合程式不受理 ;第五,不缴纳诉讼费不受理 ;第六,一事不受理 ;第七,不告不理 ;第八,已经成立和解不受理 
  
  第九,非以违背法令为理由,第三审不受理